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中国)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党建工作 > 专题栏目 > 两学一做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2-01-12        来源:网络转载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1日在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程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2021年,极具考验、极为难忘、极不平凡。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面对极为罕见的自然灾害影响,全市上下坚持以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席大大总书记殷殷嘱托,以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为强大动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把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本来应有的正增长追回来,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持续巩固,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年度任务圆满收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交出了“全年精彩”武汉答卷,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加快疫后经济全面恢复。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推动经济回归常态、回归本位,重回“主赛道”。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开工768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500个亿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330亿元以上。加大消费提振和外贸出口力度,成功举办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开展“相约春天赏樱花”旅游月等活动,接待游客2.72亿人次,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江汉路步行街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电子商务交易额1.3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685家,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倍,进出口总额增长20.2%。加大惠企纾困和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发挥财政税收职能作用,减免税费146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04亿元,发放纾困贴息贷款1164亿元,投入各类惠企资金117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26.96万户。加大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力度,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始终扛牢疫情防控之责,以快制快,用10天时间打赢外地输入性局部疫情歼灭战,全年没有发生新的疫情,确保了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二是大力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实施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四梁八柱”加快构建。加强前沿创新布局,东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7个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营,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建成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成立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和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开局良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94场对接活动,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100亿元,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获批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壮大科技企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200家以上,新增瞪羚企业75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6%左右。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建立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创新街区、创新园区、创新楼宇63个,留汉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34.5万人。加大科普力度,提高市民科学素养。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支柱产业壮大行动,长江存储一期、京东方10.5代线、十亿剂新冠疫苗扩产等项目量产,岚图汽车、联影武汉基地、火箭总装总调中心等项目投产,中航锂电、正威金属新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等项目落户,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45%左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4家。推进数字经济“573”工程,建成全球灯塔工厂1家、智能工厂56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注册量突破60亿个,武汉云建成使用,中国电子云项目落户,首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营。开展服务业升级行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搬迁武汉,中国电建装备集团等20家总部落户,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新增上市公司10家、金融机构6家,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新增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900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48亿元,乡村振兴有效推进。

四是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把全生命周期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确立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提升交通枢纽功能,阳逻港水铁联运二期开港,天河机场T2航站楼启动改造,四环线、江汉七桥等建成投用,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二期、16号线建成通车。推进市政设施建设,新建污水收集管网192公里,整治燃气安全隐患5416处,完成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三年计划,惠及市民160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两创一管”,大力整治市容环境,拆除违法建设180万平方米,规范广告招牌2万余个,整治架空管线4600余处,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深入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认真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长江禁渔取得明显成效,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各类公园123个、绿道102公里,空气质量优良率79.2%。  

五是大力激发改革开放活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实施 “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度拓展“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项“一事联办”、800项“掌上办”,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对12家市出资企业明确主责主业,组建武汉人才集团、武汉国际会展集团和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新增3家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线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自贸区科技信贷政策服务举措全国推广,东湖综保区跻身全国双A类综保区,在汉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309家。新开通国际货运航线6条,开行中欧班列455列。上合组织民间友好论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非创新合作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成功举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十大示范工程顺利实施,72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31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圈通办”,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全面展开。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加快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是大力办好民生实事增进人民福祉。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年度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8.7%。打好稳就业、促增收、控物价“组合拳”,城镇新增就业29.9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左右。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建成养老服务设施500个、普惠性托育项目17个,新增入园入学学位8.46万个,“公民同招”稳步实施,“双减”政策初见成效。加快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建成平疫结合三甲医院4家,完成5个区疾控中心新改扩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807.15万剂次。丰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文化惠民活动1500场次,举办中国戏剧节、全国大众冰雪季、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等活动,男足武汉三镇队成功冲超,武汉女足成功卫冕。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36万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1万套(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55个,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十七连增”,城乡低保连续13年提标。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持续加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残疾人关爱帮扶体系不断完善。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扫黑除恶持续深化,刑事警情持续下降,电信网络诈骗由升转降。气象服务、消防救援、应急能力稳步提升,有效应对“5·14”罕见龙卷风灾害和特大暴雨严重汛情。没有发生重特大交通、火灾等公共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一年来,我们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大力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419件、政协委员提案559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19件。

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工作扎实推进,信访、档案、保密、文史、参事、审计、统计、仲裁、民防、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不断加强,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发展环境充满挑战,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发展成就催人奋进。席大大总书记三次亲临湖北武汉考察,对武汉寄予深情厚望,为武汉指引前进航向。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施一系列创造性举措,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满怀豪情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万众一心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攻坚克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载入史册。面对世纪疫情,在席大大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在中央指导组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倾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打好生死阻击战、生命救治战、疫情阻隔战、物资保障战,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决定性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为全国抗疫争取了战略主动,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以危难时刻爆发出的不屈力量,成为中国抗疫斗争的精神坐标,席大大总书记深情赞扬“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武汉保卫战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永载史册!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8.8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局良好,建成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6条美丽乡村发展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5.09%、35.87%,沿江85家化工企业完成关改搬转,沿江港口码头岸线资源实现优化整合,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提升,内源性重污染天气、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城市前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579亿元。中国光谷、车谷、网谷、星谷发展提速,金融城、基金谷、资本岛成势见效,存储器、商业航天、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及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三大产业集群加速走向世界。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43个,两院院士81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500家,市场主体超过157万户。城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城市魅力影响力日益彰显。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国气派、军人特色,实现了“办赛水平一流、参赛成绩一流”目标,彰显了“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影响力。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组委会、军地各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精益求精,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热情参与、积极奉献,为军运会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办赛事和建城市相结合,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城市面貌加速蝶变。天河机场三期投入运营,轨道交通通达全市,运营总里程435公里,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新增4条长江桥隧,建成高速公路170公里、城市快速路75公里,“六环二十四射多联”高快速路网基本形成。城市更新完成8734万平方米,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长江新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加快,两江四岸、东湖生态绿心成为城市靓丽窗口。新建各类公园416个、绿道1007公里,新增植树造林15万亩。美丽武汉更有颜值、更有品质、更有魅力。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城镇新增就业118.77万人,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173万人。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315所,新增学位18.96万个,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占比达80%。“三医”联动改革深入推进,新增三级医院18家。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6.48万套(间),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8.36万户。社保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养老床位达10.6万张。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席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在汉单位和各驻汉机构,向驻汉部队、武警官兵,向参与城市建设的劳动者,向关心支持武汉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望五年奋斗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武汉的工作,办好武汉的事情:必须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席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一主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努力以一域发展为全局添彩;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法行政、真抓实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顾这五年工作,我们清醒认识到,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对照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城市相比还有差距,疫情造成的影响仍有待克服,消费恢复仍相对乏力,中小微企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产业转型升级还需加大力度,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还不理想,科教资源优势转化还不充分,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教育、医疗、养老等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城市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任重道远,部分干部思想破冰不够,不担当、不作为现象仍然存在。我们一定正视问题、改进工作,不辜负全市人民期待。

二、今后五年工作展望

今后五年,是牢记嘱托、担当使命、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全面开启武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大势,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机遇挑战同生并存。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正处于宏观政策加持窗口期、疫后恢复成势见效期、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期、区域实力整体提升期。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奋力谱写新时代英雄城市新篇章!

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总体定位,坚决扛起省委赋予的“一主引领”重大责任,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汉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武汉区域辐射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科教人才优势加快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新时代英雄城市能级、品质、形象充分彰显。

紧扣“实力雄厚”,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区级经济,着力提升“一主引领”辐射力,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积极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着力提升武汉竞争力。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长江流域和中部地区枢纽港、铁路客货运“双枢纽”、航空客货运门户“双枢纽”,发挥自贸区带动作用,全面提速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着力提升武汉国际影响力。

紧扣“创新涌动”,着力增强科技硬核支撑。聚焦聚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全域协同创新,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要素集中度和创新成果显示度。高水平建设东湖科学城,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集中布局高水平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科研平台,争创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枢纽型技术要素市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完善市场化育才引才用才机制,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紧扣“文化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公民道德、志愿服务、诚信社会和网络文明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彰显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实施汉派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争创东亚文化之都。提升文化产业实力,实施“文化+”战略,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壮大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

紧扣“民生幸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可及,高标准建设教育强市,实施“健康武汉”行动,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儿童友好型、老年友好型城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保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紧扣“生态宜居”,深入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巩固拓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际湿地城市。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形成绿色生活新风尚。

紧扣“治理高效”,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统筹推进法治武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让法治成为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方式重塑、体系重构、能力提升,答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时代考题”。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奋斗开创未来。只要全市上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更加辉煌的明天!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全面开启武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耗强度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的目标,综合考虑了武汉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贯彻了党中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精神,有利于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好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重大责任;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开局企稳、复元打平、再续精彩”的要求,有利于更好发挥“一主引领”作用;兼顾了武汉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条件,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更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立足“稳”、奋力“进”,以稳促进、以进固稳,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突出“四个面向”,提升创新效能,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着力建设创新平台。聚焦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全面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支持7个湖北实验室科研攻关,在光电信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网络安全、生物育种、合成生物学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设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作物表型组学研究、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组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加快纺织新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加工技术、精细爆破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在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升级。

着力强化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进创业投资、种子基金等融合发展,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协同,增强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推动中心城区“以旧焕新”,盘活老旧工业园、写字楼、闲置场所等存量空间,建设创新街区、创新园区、创新楼宇100万平方米。推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临空港经开区、长江新区规划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科技园区、新型转化平台。加快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打造环大学创新经济带。

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扩大科技成果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改革试点,推行项目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包干制”,持续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力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0亿元。布局建设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等中试平台,提升信息光电子、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存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创新平台服务功能。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

着力集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发挥武汉人才集团等平台作用,推进“武汉英才”计划和“学子留汉”工程,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引进培养战略科技人才10名、产业领军人才200名、优秀青年人才500名,加快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安心舒心地在武汉创新创业。

在疫后发展新赛道上,武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第一动力,都更加需要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二)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制造业壮大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现代服务业升级计划,锻造高质量发展“钢筋铁骨”。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集群化发展,开工华星光电T5、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车、东风本田四厂、东风高端新能源汽车等195个项目,建成吉利路特斯、宝龙达电子等20个项目,健全25条工业产业链。推动智能化改造,滚动实施500个工业技改项目,建设10家标杆智能工厂、100条数字化生产线,做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功能。推动规模化升级,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推进质量标准品牌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培育“专精特新”后备企业500家。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实施总部经济、枢纽经济、流量经济、楼宇经济四大提能行动,引进培育总部企业20家,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15个,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00家,打造一批百亿元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会展、人力资源、法律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世界设计之都、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提升健康、家政、物业、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化全域旅游试点,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数字武汉,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布局数字新基建,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建设数字资产评估交易中心,建成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新建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以上,建成数据中心机架4万个。加快壮大数字产业,推动元宇宙、大数据、5G、云计算、区块链、地理空间信息、量子科技等与实体经济融合,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小米科技园等5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构建数字治理体系,统筹建设“城市大脑”,持续打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探索城市全场景数字应用。深度整合市级信息平台,扩大数据开放共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推动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经济,支撑在现代产业。我们要在传统产业上巩固优势,在新兴产业上占据主动,在未来产业上把握先机,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高地!

(三)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扩大需求,做强枢纽功能,着力畅通循环。

全力以赴扩大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优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分类建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三个项目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00个以上,推进401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大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管网、生态环保、民生保障、新型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力度。加强要素保障,加大土地征迁力度,积极争取发行政府专项债和企业债。制定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政策措施,保持民间投资占比稳中有升。提升招商质量,聚焦“965”现代产业体系,瞄准总部企业、头部企业、最终产品企业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200亿元以上。

全力以赴提振消费。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传统新兴并举、大小实体共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消费新地标,推进武商梦时代广场、武汉华联(SKP)、越秀国际金融汇等大型购物中心建设,新引进知名首店、品牌店、旗舰店100家以上,加快楚河汉街、民众乐园等重点商圈商街改造提升。培育消费新热点,推动批发零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建设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发展智能体育、智慧零售、在线医疗等新业态,加快建设汉口北、汉正街等直播电商集聚区,拓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领域。营造消费新环境,推进消费基础设施改造,强化行业标准规范,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进“数商兴农”,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上行通道,加快释放城乡消费潜力。

全力以赴提升外贸。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加快汽车、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等优势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拓展优质消费品进口,扩大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300家,引进培育跨境电商生态链企业10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

全力以赴做强枢纽。加快构建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的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把综合交通枢纽做强做优,加快推动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武汉至合肥段、武汉枢纽直通线、汉阳站、武汉天河站、长江新区站、白沙洲公铁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打造“超米字型”高铁网;推进武汉工业港建设;开工建设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区域高空管制中心。把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做强做优,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开行600列以上,建设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推动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协同发展,开通汉南机场短途运输航线,增强空港吞吐能力;深化阳逻港资源整合提能,拓展海铁联运新通道。把低成本高效率现代物流体系做强做优,推进港口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京东华中电商产业园、中通快递华中总部基地等大型物流项目建设。把高标准市场体系做强做优,开展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推进汉口北商品市场优化升级,办好“汉交会”,提升要素、商品、服务集聚辐射功能。

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不等于发展优势。我们要做强枢纽功能,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重塑“货到汉口活”的发展新优势。

(四)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扛起“一主引领”责任,增强龙头辐射带动功能。

推进市域做大做强。做强主城。中心城区着力提升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功能集聚承载能力,发挥现代服务业“主支撑”作用。围绕全国百强区建设目标,武昌、江岸、江汉、洪山、硚口要争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位,汉阳、青山要全力冲刺。做优副城。光谷副城紧扣“高新”定位,加快东湖科学城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世界光谷”。车谷副城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军山新城,推动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相互促进,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临空经济区副城建设网络安全产业港、新型显示产业港、智能制造港、大健康产业港,统筹推进临空港经开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高水平建设。长江新区副城优化空间规划,加强产业布局,完善体制机制,高标准推进规划建设。做大新城。加快建设黄陂天河航空城、江夏纸坊新城、新洲阳逻国际港核心区、蔡甸常福新城,推动“百强进位”。

推进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深入实施规划同编、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科技同兴、民生同保。坚持交通互联先行,开展“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攻坚年”行动,推进城际公交运营一体化,推动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建设。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深入实施十大示范工程,推进联合招商,探索飞地模式,建设8个合作园区,举办武汉城市圈全球推介活动。推进公共服务“九同工程”和便民服务“五卡通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圈通办”。

推进区域战略合作。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拓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国际友城合作论坛。落实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合作平台和市场联盟。积极承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转移。

“抱团成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以武汉发展的首位度提升城市圈发展的显示度,奋力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五)加快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完成国企改革专项行动82项改革任务,支持各类优势资本与国资国企合资合作,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动汉口银行等企业上市,加强国有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落实新型工业用地(M0)政策,探索片区综合开发模式,做强做优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基地服务功能,推动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园多片”发展。

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扩大“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事项,深化“一业一证”“证照分离”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强化“双随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执法。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力度,着力解决惠企政策落实、中小微企业融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新登记市场主体25万户。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汉融通”平台功能,加大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力度,新注册私募基金5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5家、金融机构5家。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标准建设自贸区武汉片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综保区、国际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加快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推进区域性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积极承办重大外事活动、重大节会活动,实施“友城常青”工程,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推进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建设,营造国际化工作生活环境,加快打造国际交往中心。

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我们要以政府更加有为促进市场更加有效,让广大市场主体“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

(六)加快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打造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加强城乡规划统筹。健全市、区、乡(镇)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地下空间、绿地系统、人才安居等专项规划。注重城市设计,严格建筑高度、房屋密度、城市色彩管控,优化提升天际线、山际线、滨水岸线,打造特色化建筑、精致化街道、艺术化空间。

加强新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路网通畅能力。开工建设汉南长江大桥、双柳长江大桥,加快建设武天高速、武松高速,建成武大高速、武阳高速、硚孝高速二期。力争开工建设二七路至铁机路过长江通道、江汉十桥等过江工程,加快建设两湖隧道、右岸大道北段、和平大道中段,谋划建设汉口沿江隧道。开工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6号线延伸线、11号线四期,开通前川线一期、16号线二期、光谷生态大走廊空轨旅游线一期。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改造老旧小区350个。建成海绵城市50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0公里。推进供水、供气“一张网”规划建设,加大燃气、污水等老旧管网改造力度,实施新一轮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建设梁子湖应急水厂。推进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和“三特两超”建设,加快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大城细管,出台城市建筑物外立面管理办法,推动空中管线入廊入地、道路箱柜应减尽减,推广“多杆合一”智慧灯杆。严格控制树木迁移、砍伐,加强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保护。强化交通拥堵治理,建成微循环道路100条,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0万个。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进大城智管,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持续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推进大城众管,开展示范创建和达标整治“双百”行动,实施路长制全覆盖。加强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联动,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市域社会治理。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强化“五社联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推进平安武汉建设,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全力化解信访积案。维护城市安全运行。整治燃气、危化品、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推进桥隧运维“一个平台”建设。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广大市民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美好家园!

(七)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

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长江水环境修复行动,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快实施“三湖三河”、东沙湖、汉阳六湖等水环境治理,开展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补短板和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行动,拓展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加强城市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机动车路检抽检联合执法,开展建筑扬尘、道路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污染天气预判分析和应对处置。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提高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能力,积极申报“无废城市”。严格“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四级联创”。扎实做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深入开展湿地花城建设。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推进东湖生态绿心、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龙阳湖公园、北洋桥生态公园、青山长江森林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开展“六个100”绿色惠民行动,创建花景道路、花漾街区、花园路口,打造花田花海300公顷,新增城市绿地1000公顷。实施东西山系人文绿道、环汉口绿道连通工程,规划建设穿城绿道。办好第十四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支持建设武钢现代产业园,实施循环技术改造项目,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0家,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低碳(近零碳)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打造汉江湾、北湖产业生态新城等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六大先行区,推广绿色建筑标准,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健全绿色发展市场机制,依托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着力增强碳交易市场功能,加快发展碳金融,推动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争取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倡导和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要守护武汉的好山好水好风光,绘就绿满三镇、水润江城的秀美画卷!

(八)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农业产业化、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升“武汉·中国种都”竞争力。强化农产品保障供应,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以上,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确保粮油肉蛋奶果蔬等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突破310家,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认证“二品一标”30个。开展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壮大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推动块状经济发展。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拓面提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6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5%。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道路畅通硬化、公共照明亮化水平,推动供电、通信、邮政快递、广播、电视、网络稳定覆盖。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健康乡村,继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因村制宜推动农村景观、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全面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巩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财政持续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培育一批新型集体经济强村。加快“三乡工程”提档升级,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回乡创业队伍、“三农”工作队伍。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抓好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建设10个特色产业园,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确保脱贫人口、欠发达街道(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让脱贫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武汉现代化。要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九)加快发展民生社会事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创业。做好大学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支持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创业3万人,筹集“高薪优岗”10万个,新增留汉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30万人以上。

更大力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65所,新增学位4万个。加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深化“双减”工作,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关爱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创建省级以上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推进市级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群建设。支持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市属高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谋划布局大汉阳片区特殊教育学校。

更大力度提升市民健康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推进17家市、区级医院特色化建设。新改扩建10个区疾控中心,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加快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武汉)建设。加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力度。深化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健全立体型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机制和局部应急处置机制,筑牢外防输入墙,织密内防扩散网。

更大力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武汉因你而荣”等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汉派文艺精品力作。开工建设武汉图书馆新馆,加快建设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建成开放武汉中心书城、琴台美术馆,改造升级国有文艺院团场馆,谋划建设武汉戏曲艺术中心,推动创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加快辛亥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推进长江邮轮母港建设。加强军运会场馆综合利用,加快实施空港国际体育中心、汉南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打造区级“一场两馆”。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筹办国际足联世俱杯、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等国际赛事和节会活动。

更大力度加强民生兜底保障。社会保险扩面新增40万人次。建立职工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水平。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5万套(间),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2.3万套,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托育托位总数达2万个以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8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务点)140个。

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提高退役军人服务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好民族宗教、援藏援疆、结对共建、保密、档案、史志编纂、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

各位代表,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们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确定了20个方面、58件民生实事,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实事,让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加温情、市民更感温暖!

(十)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年,政府系统要全面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强化政治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席大大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席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恪守为民宗旨。坚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始终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努力以千辛万苦破解千头万绪、惠及千家万户。坚持节用裕民,做到生财有道、管财有规、用财有方,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尊重客观规律,科学民主决策,深化政务公开,公正文明执法。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强化担当实干。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注重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底线思维,在实际工作中想清楚、弄明白、做到位,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创造性推进工作。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发扬只争朝夕精神,保持半夜惊醒、睡不着觉的警觉,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

保持清正廉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纠治“四风”,坚决克服不作为、乱作为,不简单粗暴、不搞“一刀切”、不层层加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万里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席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全面开启武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